肝臟功能強大,據以往資料顯示,正常人的肝臟大約只需要使用 1/4 就可以滿足日常所需。這也導致肝臟在出現病變,甚至是出現肝癌早期的時候,也能夠正常工作,并不會讓患者感到明顯不適。再加上肝臟沒有痛覺神經,許多患者直到肝癌晚期才能夠被發現,這也是許多患者首次確診就是晚期的重要原因。而在肝癌的治療中,樂伐替尼是目前常見的治療肝癌晚期的靶向藥物。
樂伐替尼的作用?
樂伐替尼是一種口服的、多靶點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2和3、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1-4、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α和ret及kit信號通路的抑制劑。它對難治性甲狀腺癌的抗腫瘤活性已經在第三期臨床試驗中得到了清楚的證明,并且該藥物已經被批準用于這些患者的治療。
樂伐替尼治療效果通過ct掃描觀察到的重要細胞減少、治療后1個月觀察到的細胞減少以及支氣管鏡和食管鏡觀察到的氣管和食管受累減少而得到證實。與樂伐替尼治療有關的一些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壓、腹瀉、疲勞、皮疹和掌跖紅細胞運動障礙綜合征。
樂伐替尼研究數據
2019 ASCO上,我國臺灣學者報告了一項單中心研究,這項研究納入70例HCC患者。這些患者病情都較為復雜,其中腫瘤占位>50%的患者為40%,Child-Pugh-B/C分別占30.0%、21.4%,門靜脈大血管浸潤者占34.3%。58.6%為HBV陽性,18.6%為HCV陽性,65.7%的患者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57.1%的患者接受過PD-1治療。入組所有的患者均口服樂伐替尼(10 mg/d)。
結果顯示:在51例可評估療效的患者中,1例(2%)患者CR,21例(41%)患者PR,23例(45%)患者SD,6例(12%)患者PD,ORR為43%,DCR為88%。所有患者的中位PFS為5.3個月,OS為8.5個月。
分析表明:腫瘤占位>50%的患者ORR較高,而AFP水平、Child-Pugh評分、腫瘤類型、門靜脈大血管癌栓形成、既往索拉非尼治療、既往抗PD-1治療的患者之間的治療應答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貧w分析顯示AFP>20μg/L、Child-Pugh-B/C為導致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
基于上述結果,研究者認為對于未能納入REFLECT研究的Child-Pugh-B/C或腫瘤占位>50%的患者,樂伐替尼二線治療患者仍可獲益。
侖伐替尼/樂伐替尼(LENVATINIB)點擊了解更多藥品信息:http://www.nuhrat.com/bxyw/lftn/